【观点】反思!留美博士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中国教育失败在哪里。句句戳国人痛处
本文为留美博士所写,他青少年便保送北大、后又在美国三所大学分别获得两硕士学位和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华丽丽的履历背后,是他在亲历的跨文化交际中,所洞察到的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观点犀利而独到,或许甚至可引起争议。但,Dr.Terry这些观察可贵之处在于:用“略带偏见”一针见血的概括,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深度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
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及其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而有力。
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15年后的成功,而不是现在某一科目的成绩。
一个好老师一定不会被教科书捆住手脚,教材是给代课老师准备的。
教育的精髓应该是忘记了课堂上教的所有内容之后沉淀下来的东西。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会如何获得、过滤、分析、使用信息才是关键。
要进行更高等的智力行为要有坚实的记忆力基础,但绝不能停留在那。
老师如果不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功能,也会像公交售票员一样被淘汰。
找到每个孩子胸中那个小火星,给Ta氧气和空间,Ta就会熊熊燃起。
更多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和同侪交流的过程中,而不是老师的备课笔记。
面对不可知未来带来的挑战,比学会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没有人能比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更努力。作业不在量,在于做什么。
出题老师不应该因为能把学生按正态分布划成三六九等而洋洋得意。
由学生亲自向爸妈演示这一年的收获常常让家长目瞪口呆,热泪盈眶。
比起长期蒙辱的“差生”,那些承受着莫大压力的“尖子生”更让人担心。
若要付出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代价学会某种技法,那还不如不学。
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和特长决定了你能否在美国高中和大学幸存下来。
帮助孩子同时也削弱了Ta自助的能力,助人的过程却能获得很多力量。
我们真的可以因为孩子一年级就能做三位数的加法永远得意下去吗?
永远不要把学习放在玩的对立面,其实误用时间比虚度光阴更可怕。
言传不如身教,别忘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最称职的父母。
此文章由圣捷出国编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dapex.com。圣捷出国为您量身定制美国留学、英国投资移民等业务,此外与川大有澳洲留学合作办学项目。欲知详情可致电:400-633-3343 028-8608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