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胡适论留学之利弊 - 圣捷出国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633-3343

【名人名言】胡适论留学之利弊

时间:2015/06/29

 

导语:胡适自幼习读国学经典,熟读四书、五经及资治通鉴等,在国内新式学校学习数年,终在1910年19岁时脱颖而出,考取政府用庚子赔款所立留学项目资助,公费留学于康奈尔,后于哥伦比亚攻读哲学博士。

在100年前,尚没有越洋航班,尚没有视频通讯的年代,胡适在美国一呆就是7年,25岁方才学成回国,即刻投入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在接下来数年内声名鹊起,成为一时文坛豪杰。今日重读此文, 叹其国学功底之深,感其西学要领之精。

百年过去了,回顾吾国吾民走过之路,尤其是近五六十载的历程,联想近日所谈“中国梦”云云,甚感唏嘘。

乃转载此百年神文一篇,与网络两头,海内外青年友人共勉。

罢。倍感沉重。

一 、我有些话想说已经挺久了,可是每次话到嘴边,总是不敢讲出。但是良心受责备,我又不敢什么都不说。所谓想说而不敢说,这是懦夫的行径,也就是自欺欺人。终究还是不能沉默,于是写下这么一篇 《论留学之弊端》

我想严正地向家中父老乡亲声明:

留学的兴起,是我们国家一大耻辱!

留学的动机,应是过渡之舟楫而不是敲门之砖;留学的过程,不仅废时伤财还事倍功半;留学的未来,只是暂时的救急之计,而不是长远的规划。

为什么说留学潮的兴起是我们国家的一大耻辱呢?

想当年,我们国家文明全盛的时候,泱泱大国的风范,是东亚各国的表率。从远古时期开始,尤其到了唐朝,朝鲜、日本和越南都争相派遣留学生来中国的太学研习中国经典。可是唐宋以后,我国文化就停滞不前了,到了最近一百年,国力衰弱,江河日下,几乎积重难返。

也就是那时才开始知道,东亚以外,还有其他国家。当我们从梦中醒来,西方各国早就已经通过科学探索登峰造极了,为全世界创造了一个新文明,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当这新文明的势力扫到我们这里时,掀起惊涛巨浪,可我们还想闭关锁国,结果秋风扫落叶,败得一塌糊涂。也就是那之后,我们才想到要一雪前耻,奋起直追,为了百年树人的大计,派遣学生远赴他国学习先进科学文化。

于是举国上下的青年才俊都纷纷远赴重洋至欧美留学。剑桥、牛津、哈佛、耶鲁、柏林、巴黎,都成了我国未来人才储备基地。甚至说日本这个曾经派留学生学习我们的地方,如今都是中国留学聚集之地。

唉!沧海桑田,我们几千的文明古国,东亚文明的领袖,今天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成了西方的弟子,真是天下的一大耻辱。所以说,留学潮的兴起是我们国家的一大耻辱。

为什么说留学的动机,应是过渡之舟楫而不是敲门之砖呢?我们国家现在的处境是新旧文化过渡转型时期。旧文化不是不宝贵,只不过已经不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为什么留学? 是要做摆渡新旧文明的一叶扁舟。留学生呢? 则是水手船员。乘风破浪,远赴重洋,博采众长,学成归国,取长补短。留学生的责任应该是吸取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带回国内,结合国情有所创新,为中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文化。这是过渡转型时期大家的历史责任。

但是现在并不是这样的。当下的留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横跨东西两文化的想法。他们为什么要留学呢?主要是认为,如今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如果要升官发财,留学是捷径。于是就有钻各种空子公费留学的人,也有借贷筹钱私自留学的人。刚来到新国度,就已经想好了短期内回国的计划。数年后,一纸文凭收入囊中,就赶紧卷铺盖走人。回到国内从行李箱里掏出文凭一张,就换到了专家学者的头衔,既可以猎取功名富贵,还可以香车美女同拥。唉!如果是以这种方法留学,就算是中国留学生充斥满欧美的各个大学,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建设依然丝毫无用。所以我说,留学的动机,应是过渡之舟楫而不是敲门之砖。

为什么我说留学的过程,不仅废时伤财还事倍功半呢?因为留学生上学的国度,授课语言都是外语,出国前不得不专门学习此门语言。然而西方语言与中文差别巨大,苦读多年也不容易有成效。就算是学英文,也至少学个四五年,才能熟练阅读流利对话。可是学习的科学知识,又不得不用英文的课本,事倍功半,更别说耗费几年的时间,也只是为了留学做准备而已。到了异国他乡之后,风俗习惯不一样,听课考试的困难,实在令人烦恼。他们本国的学生,一个小时搞定的课程,换成中国留学生,得多花一二倍的功夫和时间,这样才能成功,但即使这样,也就是和普通学生的表现差不多而已。但是想想浪费的这些精力,真是让人头大,更别说浪费的时间了。

然后我再说说浪费钱财的问题。在国内上学,最贵的也不过是上海的那几所学校。但是我在上海住了六年,每年生活费从一百大元到三百大元不等。平均算下来,每年二百五十墨元,都有剩的了。但是如今公费留学,每个月生活补助八十元,每年算下来耗费美金九百六十元,换回国内的墨银不下两千元,是在上海学习费用的八倍。光是我一年留学的花费,都可以留下来供八个人在上海读书了。而就算这样,准备四五年甚至六七年才把让一个学生做好准备留学,然而他出国后,花费额外功夫和时间,八倍于国内的开销,最后学成归国,可是这么一个海归回国以后能否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还不好说。所以我说留学的过程,不仅废时伤财还事倍功半。

为什么我说留学的未来,只是暂时的救急之计,而不是长远的规划呢?我们国家科学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这是不争的事实。留学的目的,在于在外国培养人才为我国日后的发展做贡献。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这些先进科学文化,所以我们不得不有求于人,今天求人教授这些知识,正是为了日后我们自己能够不用再求人。其中的耻辱和艰辛我就不说了,但如果政府认为鼓励留学是培养人才的长久之计,而不去想更好的办法的话,那么是畏难而不知耻。要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国家的文化复兴也恐怕无望了。

读者们要是对我说的话质疑?请让我用事实说明道理。

五六年前,留学生远不如今日多。而他们那个时候翻译着书反倒比今天多得去了!比如说严几道、梁卓如、马君武、林琴南一批人,他们绍介新思想、输入新文明的苦心,让人敬佩。到了今天,留学人数骤增,但是几年以来,却不见有人翻译着书。国内学生,心目中惟以留学为最高目的,故其所学,都是总用外语课本。这些留学生留学回国,有的中文根基全丧,不能着译书;有的人志在升官发财,无暇写书。结果导致完全没人写书翻译,国内就是连一本哲学科学课本都没有!唉!我们中国人当真是把留学作为百年久远之计么?如果不是,怎么着译界萧条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书藉是传播文明的利器。我们的留学生如果要为祖国输送新知识,为祖国创造新文明,一定得多着书多译书多出报。如果学者不能以本国文字求高深学问,那么除了留学外也就没有其他途径,而国内文明恐怕也没有增进的希望了吧。我每次想到这点,都不寒而栗,为我国学术文明作无限忧虑诶。所

上文所说四点,留学之性质,大概就是这样。所以说留学政策,一定要以最终无需留学为目的。此目的一日未达,则留学政策一日不得收效。

 

 

此文章由圣捷出国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dapex.com。圣捷出国为您量身定制加拿大留学英国留学等业务,此外与川大有澳洲留学合作办项目。欲知详情可致电:400-633-3343 028-86082806 

 

 

 

 

 

 

Vicky
Vicky
13982199719
Daisy
Daisy
18111613910
Jonathan
Jonathan
18180892312
在线评估
Online Assessment
该信息仅供针对咨询客户评估使用,请认真填写必要的选项,我们将严格控制该信息的使用范围,确保您的个人信息的私密性。
移民
留学
短访
房产
提交
出国工具
Abroad Tools
咨询抢福利
ONLINE CONSULTING
全国咨询热线
400-633-3343
客服1号
客服2号
客服3号
客服1号
客服2号
客服3号
电话咨询